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公益性行业棉花专项组于2010年对16个产棉省市区、158个定点县团场、4210户定点农户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其中关于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调查,并结合大县进行校正,获得大量当前最新植棉情况,发布全国棉花栽培监测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栽培技术
1、普及促早化技术。我国棉花生产继续采用“不栽就盖”和“不盖就栽”技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育苗移栽(含营养钵、基质、穴盘和水浮等)占播种面积的27.9%,比2009年(均与2009年比,后同,省略)增4.1个百分点。地膜覆盖占68.0%,减2.4个百分点。既栽(育苗移栽)又盖(地膜覆盖)之和占面积的95.9%,增1.7个百分点。大田直播占4.2%,减1.6个百分点。在地膜覆盖中,常规地膜覆盖占41.9%,减3.4个百分点;宽膜覆盖占22.5%,增2.6个百分点;双膜棉(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占3.5%,减1.7个百分点。分析表明,宽膜覆盖比例的增加与大田直播棉比例的减少揭示棉花生产投入的增加,还因2010年春季低温以及2009年植棉收益增加相关。
进一步分析,长江以常规育苗移栽为主,占面积的87.9%,增2.8个百分点;常规地膜覆盖占8.2%,减0.6个百分点。双膜棉占1.7%,减0.4个百分点。长江中下游直播棉减1.8个百分点。黄河育苗移栽占14.8%,增6.0个百分点;地膜覆盖占76.1%,减8.1个百分点,其中常规地膜覆盖减5.2个百分点,双膜棉减2.9个百分点,这可能与杂交棉种植面积减少有关;直播占9.1%,增2.1个百分点。西北地膜覆盖占面积的100%,其中常规地膜覆盖占35.9%,增1.3个百分点;宽膜覆盖占64.1%,增2.8个百分点。
2、收获密度减少,主要受气候影响。密度与成铃数是单产构成的关键要素。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棉花密度有所减少,收获密度5268株/亩,减44株/亩,减0.8%。其中:长江1475株/亩,与2009年持平。黄河3162株/亩,增16株/亩,增0.5%。西北收获密度13017株/亩,减391株/亩,减2.9%。
针对春季低温晚播,留苗密度增10%以上,然而,由于生长季节灾害频发,危害重,渍涝和病害加重,导致死苗增加,致使收获密度减少。此外,西北高密度棉花长势均匀度下降,空株率增加,也是减产原因的之一。
3、单株成铃减少。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成铃数10.2个/株,减1.2个,减10.5%。三大产区单株成铃:长江30.4个/株,减1.2个,减3.8%。黄河14.5个/株,减2.4个,减14.2%。西北5.2个/株,减0.3个,减5.5%。
4、减产构成要素分析。由于单株成铃和收获密度的减少,单位面积成铃数53734个/亩,减6820个/亩,减幅11.3%。烂铃是2010年减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监测结果,全国平均烂铃2.3个/株,烂铃率22.5%,同比增6.9个百分点,其中长江烂铃4.1个/株,比率为13.5%。黄河烂铃4.8个/株,比率高达33.1%。2010年中国棉花生长指数84,表明棉花长势差于2009年一成半,预计减产15%以上,产量性状与生长指数相吻合。
二、复种指数和种植模式
1、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监测显示,2010年棉田复种指数为144%,减6个百分点,三大流域都减少。全国一熟制棉田占播种面积的57.6%,增2.2个百分点,面积4276万亩;两熟制占播种面积的40.8%,减1.7个百分点,面积3036万亩;多熟(三熟、四熟以上)占播种面积的1.6%,减0.5个百分点,面积122万亩。各流域复种指数,长江191%,减1个百分点,即本流域棉田两熟和多熟面积减40万亩。黄河140%,减6个百分点,主要是麦茬移栽棉和麦棉套面积减少。西北为116%,减6个百分点,本流域棉田中棉间作枣、杏和葡萄等果树的面积继续增加但棉田间套茴香因低温而减少。
2、种植模式。一是棉田套种(栽)模式占两熟面积的88.8%,面积2685万亩。其中:麦棉套种(栽)占两熟面积的15.2%,主要分布于长江和黄河流域,其中湖北麦棉套占其两熟面积的38.2%,其次在河南麦棉套占其两熟面积的38.0%,再次在鲁西南,占两熟面积的20.1%。多种瓜类与棉花间套作占两熟面积的10.5%,各地都有分布。油套棉占两熟面积的7.0%,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蒜或葱套种(栽)棉占两熟面积的13.4%,主要分布于黄河,集中在济宁、菏泽和徐州等。南疆果棉间作发展很快,面积500多万亩,大部果树业已长大,棉田逐步退出。二是棉田连作复种占种植面积的11.2%,面积340万亩。主要模式:长江油后棉占31.0%,已成为主要模式;小麦收获后移栽或直播棉花占两熟面积的3.1%,主要分布于南襄盆地,黄淮平原也有面积。
来源: 中棉所
相关资讯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波司登发布2022/23 ESG(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 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万吨级聚乳酸聚酯切片技改项目顺利投产
- 丰原聚乳酸纤维、金环莱赛尔:让绿色纤维为健康生活发光发热
- 一家入手14台,远信工业Y9000双层定形机广东大秀爆品能量!
- 恒逸重点实验室上榜纺织行业创新平台
- 兵团棉花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场论坛纵论期货“推进器”价值
- 赛尔推出又一款基于ImagineX平台的喷墨打印头Irix
- 魏桥纺织:再生棉绿色环保助力创新创效
- 时尚先锋转型突破,波司登携手阿里“云”闯关
- 保定高阳政企直通 助纺织企业“渡难关”
- 宝纺印染:从“静以待时”到“时不我待”
资讯排行
- 鸿天集团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会长新年谈|林云峰:解锁“新质”动力,重塑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周刊
-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纺织行业锻造竞争新优势
- 2025中国(郑州)国际纺织服装面料辅料及机械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纺织服装周刊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乌蒙村秀”新年唱响彝族服饰时尚新乐章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乌蒙村秀”新年唱响彝族服饰时尚新乐章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纺织服装周刊
视觉焦点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设计师关淑敏:以花入衣,探索中国高定自信新表达-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纺织服装周刊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世界布商大会
-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为美好生活创新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