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6月12日讯
“茧丝绸”从字面结构上看,“丝”就好比一个连接点,一头连接“茧”,另一头连接“绸”。“茧丝绸”从产业来看,“丝”就是这个产业的晴雨表,它决定着“茧”的价格,同样也影响着“绸”的市场——不惧丝价风云变内外兼修定乾坤
去年初,国际生丝价格居高不下,每吨超过42万元,直接决定了蚕茧价格的高扬,但也让丝绸产品的成本剧增;今年以来,国际生丝价格又“跌跌不休”,目前每吨均价仅维持在32万元左右,蚕茧价格也随之下滑,并带来丝绸产品的市场销售锐减。
茧丝绸产业是一个贯穿了农、工、商的传统产业链,涉及到了农户、企业、商贸等多个利益链条点。连日来,笔者进桑海访蚕农、走车间探企业,探访嘉陵茧丝绸产业如何应对起伏不定的生丝价格波动。
立体桑园:变“一片桑”为“多边桑”,发展蚕桑产业不能只盯着一棵桑树,要走桑园综合开发之路。
“张从顺,你的65公斤茧子,单价是25元/公斤,共1625元,你数数。”6月8日,嘉陵区文峰街道办渭钟沱村村民张从顺从茧站收购员手中接过卖蚕茧所得的钞票时,不禁感慨道,去年,春茧收购均价是33元/公斤,今年竟下跌了8元。“1张蚕种产茧大约45公斤,我养了1.5张蚕,比去年春蚕茧要少赚500多元。”张从顺说。
“只要桑树在,我就有钱赚。”张从顺并没有为卖茧少赚500多元犯愁,因为他还有一样生财之道——桑树枝。回到家中的张从顺,又开始忙着打捆从桑树上修剪下来的枝条。在他家屋檐下,已密密匝匝叠放着近2米高的桑条。
“以前我们把这些桑枝都当柴火烧了,现在可谓是‘变废为宝’了。”张从顺说,桑枝可作为原料,加工栽培食用菌,在修剪桑枝前,都有厂家提前订购。“目前,桑枝最低收购价为0.3元/公斤,一亩桑园年产桑枝750公斤左右,我家2亩桑园一年能赚450元左右。”张从顺乐呵呵地说,加上前段时间卖出老桑叶和桑树套种的折耳根,他家2亩桑园已给他带来了上万元的收入。
蚕茧收购价格的下滑同样没有影响嘉陵区新庙乡大碑山村蚕农陈林的心情。他家今年养了一张蚕,收获了40公斤春茧,按照25元/公斤的价格,收入了1000元。
“上个月,我家2亩多果桑收获桑果200多公斤,还收入了1000多元。”谈起他的“桑树经”,新庙乡大碑山村村民陈林喜上眉梢,2010年,他在乡农技员的指导下,将自家的2亩多传统叶用桑改良为果叶两用桑。到了桑葚成熟时,桑葚酒厂直接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来收购桑葚。“现在桑树还处于试果期,待进入生产期的时候,结果量会更多,收益就更大了。”陈林说。
“发展蚕桑产业不能只盯着一棵桑树,要变‘一边桑’为‘多边桑’,走桑园综合开发之路,才能让蚕农不毁桑、砍桑,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嘉陵区蚕桑局局长任益介绍,近年来,在推动蚕桑产业发展中,嘉陵区充分利用区内成片桑园的优势,利用新技术养蚕,努力打造“立体桑园”。如桑叶用来养蚕,蚕茧、桑果用来卖钱,蚕粪用来给桑树施肥。而废弃的桑枝打碎后,则用来制作成菌床,菌床上面可以种菇,废弃的菌渣又可以用来种桑树。
据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栽桑养蚕法,蚕粪、桑枝、桑果等都会被扔掉,每亩桑树的收益在2000元左右。采用新的技术养蚕后,不仅可将每亩桑树的收益提高到万元左右,还可为桑树节约40%的肥料,纯利润可达20%。
苦练内功:变“一缕丝”为“宽幅绸”,技术创新贯穿整个生产链中,实现产业技术升级,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丝绸业流行一句话:“中国坯绸、意大利技术、法国产品”。中国每年要为全球贡献七成生丝产量,却与意大利、法国企业所获利润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倍。
究其原因何在?“只有苦练内功,进行产业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变‘一缕丝’为‘宽幅绸’,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明树说。
“目前,他们公司已从意大利引进了82台奔特系列的剑杆织机。”现年72岁“依格尔”技术总工程师汪亮说,传统织机最大能生产宽幅1.6米的绸缎,而箭杆织机能够生产宽幅达3.2米的绸缎。绸缎宽幅小,在后期产品的深加工上很受制约,只能生产披肩、手绢等低附加值的传统丝绸产品。宽幅大的绸缎,可以生产床上用品、服装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宽幅绸缎附加值是传统绸缎的3倍,如果加上后期的深加工,附加值将提高到8倍。
此外,该公司还投入172万元从西班牙引进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盖力”平网印花机,该印花机印染出的绸缎对花更准确、色彩更绚丽。“普通印花机台板长度只有50米,而这台印花机台板长度达100米,是国内目前最长的丝绸印花机,这种丝绸印花机在我省仅此一台。”汪亮说,该印花机具有精细度高,印花走位平稳精准的特点,保证了印花的精细度、色彩丰富,大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了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
据了解,目前,“依格尔”与苏州大学合作研制出“记忆绢”,基本解决了真丝的易皱,光泽保持能力差,洗水牢度差,缩率大,起球挂纱等“顽疾”。
“进军丝纺服装深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贯穿整个生产链中,实现产业技术升级,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据汪明树介绍,传统丝绸产品的利润空间在3%至5%之间。近年来,该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来推动产品升级,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去年,该公司产品的利润率达到了10%左右。
四川顺诚纺织有限公司在南充200多家丝纺服装企业中,以前是个不起眼的“小弟”。近年来却由“小弟”迅速成长为行业“大哥”——去年,该公司生产的绸缎产品突破720万米,绸缎产量跻身全国前三甲,实现出口2300万美元,连续3年位居全市绸缎出口第一。
“技术创新是关键。”谈及成绩,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新品超过20个。不断创新的产品,为公司带来越来越大的市场和越来越高的利润。如公司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研制出的“二八”丝绵纺织面料,不仅面料手感好,还降低了10%的成本;采取纺织前就将经线染黑、纬线染红的新工艺,开发出丝织双宫面料。
拓宽市场:变“一条腿”为“两条腿”。如果说技术含量是丝绸产品的命脉,那市场便是连通命脉的经络。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全国的丝绸行业处于一片“寒潮”之中。汪明树当时曾到江浙沿海一带“探风”,目睹了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当地茧丝绸服装企业带来的影响:以丝绸、服装加工出名的浙江省湖州、萧山、桐乡等地的小丝绸服装厂大部分倒闭,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大丝绸服装企业80%停产或订单锐减……
“单一面向欧美市场的‘一条腿’走市场的方式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走国际国内‘两条腿’并行的市场销售模式。”汪明树回忆说,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依格尔公司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销往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很少在欧美之外的市场以及国内市场销售。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萎缩,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一条腿”闯市场的危害。“鸡蛋不能全部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汪明树说,此后,该公司开始调整销售市场格局,开始从单一的外向型,走向内外兼修型,多品种多客户应对风险,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兼顾。
在国际市场,该公司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的东南亚等欧美之外的市场。到目前,“依格尔”的各种产品从当初的瑞士拓展到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等40多个国家。
与此同时,“依格尔”的另一只手紧紧攥住国内市场的开拓。该公司主动与深圳富安娜、江苏梦洁等80多家企业寻求合作,建立加工销售关系,并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等25个大城市建立销售点。
参加产品交易会是依格尔又一柄销售利剑。“我们平均每个月至少要参加一次大型商品交易会。”汪明树说,在交易会上,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同时也能学习到同行企业的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目前,该公司已在丝绸面料、丝绸服装、家纺、旅游工艺品等领域,开发了50多个品种的产品。
到去年底,该公司成功实现销售市场格局的转变,国际国内市场销售额之比调整为了4:6,此前是8:2。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润达1600万元以上。
对于“顺成纺织”来说,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他们“因祸得福”。因为以前是行业中的“小弟”,导致他们无法插足欧美市场,只得在印巴市场、非洲市场寻求发展。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市场迅速萧条,不少此前的行业“大哥”遭受重创,可“顺成纺织”依靠印巴市场、非洲市场成功躲过了这一劫,并乘势而上,做大做强。
近年来,“顺成纺织”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积极巩固印巴市场、非洲市场,并开始向欧美市场进军。去年,该公司实现出口创汇2300万美元。
资讯排行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武汉时装周之今日非遗,变化中的新生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会长新年谈|林云峰:解锁“新质”动力,重塑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周刊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服装纺织面料辅料及机械展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纺织服装周刊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乌蒙村秀”新年唱响彝族服饰时尚新乐章
- 设计师关淑敏:以花入衣,探索中国高定自信新表达-纺织服装周刊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