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县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经济强县新的辉煌。2001年到2011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4亿元增长到92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8亿元增长到117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5800元增长到19500元。这是我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阔步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10年。从今天起,本报在头版开设“十年新辉煌·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专栏,推出一组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城乡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升级取得的巨大成就。
10年前,它是从瓜渚湖畔搬迁不久刚刚脱贫的一家织造小厂,10年后,企业挺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成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特别是企业把化纤定位为主导产业后,迅速形成年产8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超细旦FDY生产基地。天圣控股集团的精彩“蝶变”,正是绍兴县纺织产业持之以恒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生动写照。
统计数据表明:在2001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321.55亿元,时间过了10年,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1671.29亿元。业内人士介绍,我县织造、化纤占全国总量的9%左右,印染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量质并升”——县经信局局长周如生对我县近十年纺织产业发展如是点评。
“母亲产业”
从扩量转向提质
我县的百姓对纺织有着特殊情节,深情称之为“母亲产业”。了解绍兴县的人,都称其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
每个人都离不开穿衣,正是纺织把我县引上了强县之路。一位见证历史的“老纺织”说,有着悠久历史渊源、进入门槛较低的纺织,成了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突破口。纺织工业在我县如鱼得水、快速发展,与时俱新、丰富多彩的绍兴纺织品,源源不断进入全国各地的家庭,大量出口海外市场。现如今,我县已是一个“布”满全球的纺织大县,一个为天下人所熟知的经济强县。
改革开放以来,纺织一直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仅规模以上企业就有3400多家,从业人员达26万多人。在成为面料的“世界工厂”之后,纺织产业“跑量型”的弊端也开始显现,量大质不高、知名不著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这些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县建设工业强县的主要障碍。
在近十年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只要是会议上谈到经济发展,必然要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并出台政策意见和设计有效载体,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建设科技服务平台,解决共性技术难题……
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2006年在我县成立后,建立了绍兴纺织业ASP公共服务平台,共发展信息化服务会员企业1600家,为127家纺织企业进行信息化技术改造,推动了我县纺织业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创建于2002年的兴美达印染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成套设备,他们还投入1000多万元,对生产和管理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建立了从投入到产出全过程快速有效的智慧管理,实现了染整生产执行系统的精细化控制管理。正是由于科技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纺织业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量质并升成为近十年我县纺织产业发展主基调。
“世界工厂”
由集群而强大
纺织产业是传统产业,又是永恒的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纺织业在我县形成从前道PTA到织造、印染、服装及家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正是我县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曾经,轻纺城面料被打上了“垃圾布”的烙印。但这一并不光彩的名声如今已经被抹去,几乎所有国内知名品牌服装企业,现在都到轻纺城采购面料,就连有些世界一流品牌服装,也融入了柯桥元素。
品质提升是品牌影响力扩大的前提,是打造现代纺织产业集群的结果。自从提出打造国际性纺织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创意中心以来,我县在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培育行业龙头,积极引进创意人才,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企业逐渐把定价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特别是我县实施纺织产业“4个千亿”计划,着力推进纤维差别化、面料功能化、印染绿色化、服装家纺品牌化和技术装备信息化,加快中国纺织CBD、科技园、创意园、物流园建设,一招一式无不为提升纺织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我县纺织产业不断在向服装、家纺、产业用布等产业链终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文化创意等价值链高端迈进,向新型纤维、产业用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等差异化生产转型。新乐纺织化纤公司自2002年开始就设立了衬衫面料研发中心,这个现已达省级规格的技术中心,有50多人的研发团队,他们及时消化吸收时尚前沿信息,每年开发4000多只新品种,牢牢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鳄鱼、皮尔卡丹、花花公子等品牌衬衫都采用了新乐面料。凤仪印染公司在2009年通过品牌引进和培育,创办“莎鲨家纺”,实现了印染与家纺配套和产品终端化,短时间内在全国开设100多家专卖店,家纺在公司的销售中占10%,而效益占到30%。
我县纺织产品不断创新“攀高”,客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全国纺织产业的引领作用愈发明显,相继被冠以国家新型工业化纺织印染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浙江省首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的称号。
“染缸”搬迁
从集聚中升级
按照“集聚整合、控量提质、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大力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将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把滨海打造成为全世界一流的绿色印染基地。两年前,县委县政府对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作出又一重大决策。
在我县纺织产业中,印染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设备陈旧、布局散小、附加值偏低等问题。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通过退出转型、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能够积极推动印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实现印染产业提质增效,从而带动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记者在县经信局了解到,全县已有96家印染企业签约集聚,将整合为82家企业,集聚完成后预计或盘出土地1.3万亩,淘汰落后产能和减少排放各三分之一,单位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5%以上,减少印染企业用工15%以上。目前,集聚区已有10家企业动工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盛兴染整公司通过集聚迁建,将淘汰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主要用能设备和高浴比染色机,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气流染色机和匀流染色机,缩短染色周期,实现绿色染色。星发纺织服饰公司的集聚升级项目总投资将超过2.7亿元,在削减排污总量的前提下,生产高附加值、多功能针织面料。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得到企业的积极响应,经营者认为,通过集聚迁建,工艺流程会更合理,物流会更畅通,产品档次会有明显提升,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来源: 绍兴县报
相关资讯
- 会长新年谈|林云峰:解锁“新质”动力,重塑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纺织行业锻造竞争新优势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武汉时装周之今日非遗,变化中的新生